杜定友先生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卓越开拓者之一。8月16日,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“探世界”系列活动以杜定友先生的一生为切入点,结合文史导赏和创作设计等形式,带领少年儿童了解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,提升对图书馆的亲近感,抒发对图书馆的喜爱之情。
“对图书馆事业我是爱之弥深,敬之弥笃,并为此而奋斗终生。”少儿读者跟随儿童博物教育推广人许黎娜老师的脚步,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杜定友雕像与“杜定友书屋”展区出发,穿梭百年光阴,回望杜先生爱国、爱馆、爱书、爱人的一生。“新图书馆运动”期间,定友先生提出图书馆应“以读者为中心”,转“藏”为“开”,以开启民智。抗战时期,心系图书馆事业的定友先生丝毫不惧,提倡“图书馆木箱化”,每迁一地便及时觅地开放,在纷飞的战火中护书传薪。杜先生提出的杜氏分类法、汉字形位排检法等被图书馆业界广泛采用,影响至今。
泛黄的书页,动人的故事,向我们生动呈现杜定友先生对阅读、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。许老师还为小读者们讲述杜先生造“圕”字代替“图书馆”三字、提出设立“双十一”图书馆节和“士人之家”建议,以及韶关老坪石定友图书馆等历史小故事,引导小读者结合时代背景、人物生平,理解近代图书馆从改变读者观念,到探索实践,直至建立现代图书馆组织与机制的全过程。
图书馆不仅是书籍汇聚之所,更是思想汇集之地。本期“探世界”活动还精心设置“盒子图书馆”设计实践环节,让新时代少年儿童充分表达自己对图书馆空间的新创想。孩子们将对图书馆的理解和期许浓缩进一个个盒子空间里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”的鸟类图书馆表现小读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;内涵丰富的三星堆图书馆为读者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;别具一格的诗词图书馆宛若一座传统文化宝藏,尽显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……小读者们在完成作品后,相互分享各自的设计理念,解析盒子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巧思,展现灵动的创意美感。童趣又袖珍的设计元素处处透露着少年儿童对阅读、对图书馆的热爱。相关作品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少儿部二楼展厅展出至9月17日。

少儿读者在杜定友先生雕像前聆听“圕”字的由来与应用

许老师介绍杜定友先生的“图书馆木箱化”服务理念

少儿读者在杜定友书屋观看杜定友先生的手稿史料

小读者通过创作盒子图书馆表达对图书馆空间的新创想

小读者现场分享盒子图书馆的设计感想

小读者设计制作的盒子图书馆创意满满

盒子图书馆作品受到小读者与家长的喜欢